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位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别称:楚、湘楚,三湘四水),为中国国家一级行政区;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天心区湘府路。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自古以大湖(古湖云梦泽)之南著称。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南部),省会为长沙;因鱼和大米产量很大,号称鱼米之乡;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湖南经济主要集中于湘东北,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常德为工商业发达城市。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6845.20万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汉族占89.87%,少数民族639.09万人,占10.13%;主要世居的少数民族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和满族共11个,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的99.69%。全省共划分为14个地级行政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和34个市辖区。
地理上,辖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与六个省级行政区相邻,北接湖北、东接江西,南与广西、广东为邻,西和贵州、重庆接壤;辖境边缘北距北京约1300公里,东距上海1000公里,南距广州400公里。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主要山脉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洞庭湖平原为最大的平原;其次还有衡南、资江、常德等小平原.;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为省内四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湖南一年四季季节分明,1月平均温度最低,极限低温-8℃;7月温度最高,一般极限温度40℃;降雨在5~7月比较集中,年均降雨量1350~1450毫米。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到2008年7月,湖南最高气温竟已达45℃。
湖南,北枕长江,南邻广东,地处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通南北,故简称“湘”。湘江之畔,鱼米之洲,湖南又被称之为“鱼米之乡”
湖南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全省有旅游区15个,旅游景点100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180多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及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岳阳洞庭湖和岳阳楼、南岳衡山、常德桃花源、株洲的炎帝陵、宁远的九嶷山和舜帝陵、石门的夹山寺和闯王陵、郴州的苏仙岭、娄底的湄江、韶山毛泽东故居等都久负盛名。新开发的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堪称世界天然大奇观,融峰林独特的造型美和大自然原始野趣于一体,尽显奇、险、幽、秀、野之特色,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活在湘西的土家、苗、侗、瑶、白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风俗。湘西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湖南有着非常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日夜江声下洞庭”而投身汩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世上瞩目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国家总理朱镕基都是一个个神奇的传奇故事。
湖南物产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驰名中外的湘绣、工艺精美的浏阳花炮。而风味特产以君山银针茶、湘莲、洞庭银鱼、长寿五香酱干、松花皮蛋等等出名。
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又因境内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划分为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省会长沙市。现有人口6732.1万人。湖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绝大多数为汉族,此外还有土家、苗、侗、瑶、回等50个少数民族。
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但并未纳入中原实际统治范围。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秦朝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时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三国时属吴国荆州,为荆南四郡;西晋时期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统一全国后,在湖南设有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代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朝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
宋朝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这时洞庭湖区得到大规模开发,湖南在全国的地位迅速上升。宋代全国四大书院, 湖南即得其二。北宋末年,湖南人口增至570多万。元属湖广行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广左、右布政使司,其中右司管辖地域即为现在的湖南省,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湖南省正式确立,下设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等4道和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州、衡州、永顺九府,省治长沙。
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并改变了部分县的名称。民国三年(1914年)全省下辖湘江、衡阳、武陵和辰沅四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九区;1938年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1940年4月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监督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衡阳两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以前,全省有2市、10行政监督区、77县,省会设在长沙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年设置长沙、衡阳2市,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专区。此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变更,到2002年末,全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级行政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和7个自治县。
湖南在近代发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1852年,曾国藩受命组成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在1898年,湖南是唯一支持戊戌变法的省份。1899年和1904年,岳州、长沙先后被开辟为商埠,常德、湘潭增列为“寄港地”。1903年,黄兴创立华兴会,成为国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6年-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声势最为浩大,农会成员发展到600万人。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湖南省境进行过几次极其惨烈的抗击日军的战役,包括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1944年衡阳保卫战。1938年,在“焦土抗战”的口号下,整个长沙毁于文夕大火。
全省土地总面积约为31774.35万亩,其中51.2%为山地,13.9%为盆地,13.1%为平原,15.4%为丘陵,全省有水面135.3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l000米以上的占总面积的4.3%,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间。2004年全年净减少耕地17263公顷,其中生态退耕16981.23公顷,灾毁耕地454.4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112.49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246.92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4161.6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694.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气候
湖南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省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湖南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湖南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以洞庭湖为最多,岳阳可达1840小时。湖南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6-18℃之间。湖南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故一月平均温度多在4-7℃之间,湖南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部分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
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湖南GDP总量首次过1万亿元,达到11,156.64亿元,GDP总量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2,007.4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4,933.0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4,216.16亿元,增长13.3%。人均GDP达到17,521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增长1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
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湖南的发展速度属于中等偏后;同时湖南农业经济数量大,所占比重高,属于农业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绝对数比较,2007年湖南省GDP为1978年的62.22倍;根据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长率9.3%,低于同期全国9.8%的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率次于宁夏、吉林、江西等18个省份居19位。1978年-2008年,湖南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在第10位至第13位间轮替,1978年位居全国第11位,1995年居第10位,2006年居第13位,2007年居第12位,2008年居11位。1978-2007年湖南经济的年增长率,有15年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15年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30年间有18年年增长率低于10%,12年高于10%。GDP总量的发展,1993年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5千亿元,2008年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的发展,1989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国1987年突破1千元),2000年突破5千元(全国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万元(全国2003年突破1万元)。
湖南作为中部大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989年湖南省委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上,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十五”时期,政府又制定了《湖南省文化产业2001-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整体目标、发展方向、建设任务和主要措施,随着文化产业各项改革的深入,湖南出版集团、广播影视集团、报业等6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打造了湖南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体制改革使湖南省的文化产业焕发了发展的生机活力,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湖南民俗村位于湖南烈士公园东北角,荟萃湖南省5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文化游览区,占地4万余平方米,安排了土家族、侗族、苗族、白族、瑶族5个村寨。有土家寨的摆手堂和吊脚楼,有侗寨的鼓楼、茶楼,有苗寨的青石木楼、对歌台,有白寨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有瑶寨二层式的竹楼。民俗村内还设有瑶家米粉肉、豆腐丸,土家棕子鸡,侗家竹筒鸡,苗家竹板鱼等民族传统美食
“衡阳十景”是巨幅城市山水画,它总长326米,宽83米,采用中国画浅绛山水的表现手法,兼工代写,作者耗时创作半年多而成。它重墨描绘了目前衡阳市内最具有影响、最美的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其十景分别为:回雁首峰、石鼓江山、西湖莲花、岳岭军魂、平湖胜景、湘水明珠、东洲神岛、湘江风光、雨母仙山、陆府弹痕。卷首由副市长谢宏治亲自题写“衡阳十景”字样,熊尚鸿、李安元、余庭良等十二位诗人分别为十景撰写诗句,宾新华、辛少华等七位书法家分别为十景题写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