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广东
  • 概要
  • 旅游
  • 历史
 广东省,简称粤,旧称Kwangtung,现汉语拼音GuǎngDōng,英文名Guangdong Provin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拥有全国全部56个民族。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经济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广东有着独特的岭南文化,与广西部分地方民俗相近。广东土地丰足、水资源丰富,被称为渔米之乡;商业蓬勃、经济发达,拥有千年商都。广东人分为三大民系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分别使用三种语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主要操普通话及各地方言。
 随着人口不断的南迁,广东已聚全了56个民族,人口以汉族人占绝大多数,世居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苗族、黎族、畲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0.7%,以壮、瑶、畲、回、满等为主。汉族人口有81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27万人。
  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与三大民系先民入粤时间有先后、使用方言迥异、习俗各有特色分不开的。历史上广府与客家曾发生“土客械斗”,而今天民系间已大体能和睦相处,但相互间还存在着一些微妙关系,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为南昆山余脉,北起马鞍岭,南至桂花岗,东界广从公路,西界广州至磨刀坑公路,纵长9.7公里,最宽4.5公里,面积2800公顷,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是南粤名山之一。
  高州旅游景点介绍
  高州城冼太庙:位于文明路,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庙分三进格局,进深49.96米,面阔9.5米,正殿为楼阁式建筑,前殿南面有石船,左侧有炼丹炉。江泽民2000年春节期间曾来此参观,称冼夫人为维护中国统一的民族英雄。冼夫人被尊为“岭南圣母”,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高力士故宅遗址地:位于集贤街、宝荣二巷一带。
  高凉旧城:在高州北20公里,原为高凉郡、电白郡、县所在地。
  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镇是“中国荔枝第一镇”、“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重点镇”以及“国家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于2000年2月19日到根子镇元坝村视察工作,并在红荔阁(观荔亭)手植“中华红”荔枝树。
  茂名旅游景点介绍
  放鸡岛:距中国第一滩8诲里处,原名汾洲山,海拔122米,从东北至西南弧形走向,面积貌一新1.9平方公里,该岛附近水深6—12米。能见度达8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一个神秘的潜水旅游圣地。岛上岩石耸立,千姿百态,气象雄伟。
 云浮旅游景点介绍
  六都杜鹃花生态观赏园:位于广东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南面的石山群中。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1万多亩。生态园有石山42座,具有形态各异的峰林、峰业和孤峰,各种独特造型的石洞、石笋等点缀其中,景色壮观,素有“小桂林”之称。由于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5℃,年降雨量1400多毫米,日照率35%,年无霜期350天。是一个得天独厚生态园地。

   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广东成为南越国政权的中心地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州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后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东得名由此而来。
  三国至隋唐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晋及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时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杨广之讳而改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海郡,属番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广州,初为总管府,后改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罢岭南道采访使,改设岭南节度使,仅辖今广东地区。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今广东属岭南东道。
  五代及宋元
  唐末诸藩崛起,南汉国在岭南立国,废岭南道。而广东成为南汉政权的中心地区,直辖于南汉朝廷。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废其建制,复置岭南道。宋至道三年(997年)设广南东路,为今日广东省名之出处。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江西行中书省,并设立了广东道宣慰使。

   阳江风光广东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台湾、海南两岛相望。陆域东起饶平县大埕镇的闽粤省界,西至廉江市高桥镇的粤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岛徐闻县的最南端,北达乐昌县上旗头村的最北省界;介于北纬20°12ˊ-25°31ˊ、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接邻省区有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澳门、香港。地处中国南部,北依南岭山脉、东北为武夷山脉,南临南海,海岸线3368公里(不含岛屿海岸线),仅次于福建(3752km),居全国第二。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62%,台地和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分属珠江和沿海诸河水系,主要为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 
   广东接邻省区有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中国南部,北依南岭山脉、东北为武夷山脉,南临南海,海岸线长3368公里(不含岛屿海岸线)。北回归线从省内横跨经过。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62%,台地和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分属珠江和沿海诸河水系,主要为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

    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356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2.6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3.59亿元,增长9.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8%,金融保险业增长11.0%,房地产业下降4.8%,其他服务业增长13.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1%。民营经济增加值15133.33亿元,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588元,增长8.7%。
  全年粮食产量1243.44万吨,下降3.2%;糖蔗产量1079.30万吨,下降1.6%;油料产量81.54万吨,增长4.9%;蔬菜产量2431.43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983.49万吨,增长3.5%;茶叶产量4.84万吨,下降1.1%。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2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527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全年进出口总额6832.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4040.97亿美元,增长9.4%;进口2791.64亿美元,增长5.4%。出口大于进口1249.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4.9亿美元。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91.67亿美元,增长11.9%;其中,制造业占59.4%,房地产业占1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批发和零售业占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3.7%。
  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8795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7808万吨,增长3.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038.93万标准箱,增长6.3%。

   广东的主要节日基本都是我国通常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在此介绍广东最有名的节日庆典活动。
  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普宁、潮阳、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中以普宁、潮阳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英歌
  “英歌”表演有“前棚”和“后棚”之分,一般以前棚表演为主体。每支“英歌”队由饰头槌者担任指挥,有时另设人物时迁为“耍蛇人”协助指挥。舞队一般由16至36名男青年组成,人数多时以梁山一百单八将数目为限。若由36人进行表演,其中18人持鼓,另18人手持一尺多长被称为“英歌槌”的圆形木棍,随节奏表演进退、跳跃步伐一致的集体舞蹈;同时亦可时而敲击“英歌槌”,时而相互对打。“英歌”队中一般设有“头槌”、“二槌”角色,“头槌”多为红面红须(或黑须)装扮成人物秦明或关圣;“二槌”为黑面黑须,装扮成梁山人物黑旋风李逵。有些地方还增设扮成花和尚鲁智深的“三槌”和打虎英雄武松的“四槌”等。这些人物穿戏装、挂腰牌好不威风、神气。 表演场上,只见刚毅、矫健的英武男儿在飞来横去的“中国功夫”中各显身手,沙场中一片棍声、鼓声、呐喊声响亮悦耳、动人心弦。从前“前棚”的形式为边歌边舞的表演,但随着人们对表演技艺越发高难的追求,除个别地区外已逐渐形成只舞不歌的表演形式。“英歌”表演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又极富韵律,观看之中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戏曲“武打”的欣赏之中。这与北方悠然自得、充满温馨的“秧歌”表演相比较,二者在形式和韵味上都突现着各自的地方特色。